乳酸菌和酵母菌復合發酵南瓜汁工藝研究
導讀
我國南瓜種植面積大、產量高,但大多被直接食用,附加值不高。近年來,利用益生菌發酵果蔬汁飲品的研究日益增多。發酵果蔬汁與普通果蔬汁相比,不但能夠增加果蔬制品的營養保健功能,改善果蔬制品的風味,而且有利于延長食品保質期,提高經濟效益。目前,用于發酵果蔬汁的益生菌以乳酸菌為主,有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干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雙歧桿菌等。以多種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發酵的研究還較少。賀銀鳳通過對傳統發酵產品開菲爾及內蒙酸馬奶酒的研究發現,酵母菌和乳酸菌之間有共生關系。葛磊采用先乳酸菌后酵母菌的發酵方式開發了全燕麥發酵飲料。本研究以南瓜汁為原料,選取前期篩選獲得的3株優質的乳酸菌與釀酒酵母共同接種于南瓜汁中進行發酵試驗,通過發酵工藝參數的優選為開發有活性的南瓜功能飲料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設備
1.1.1 材料
南瓜、馬鈴薯、大豆;乳酸菌L.c、L.p、L.r;釀酒酵母SY。
1.1.2 設備
LX-B35L型立式自動電熱壓力蒸汽滅菌鍋;DHP-9082型電熱恒溫培養箱;BSA1245-CW分析天平;YT-CJ-1N型超凈工作臺;XW80A漩渦混合器;FE20實驗室pH計等。
1.1.2 設備
LX-B35L型立式自動電熱壓力蒸汽滅菌鍋;DHP-9082型電熱恒溫培養箱;BSA1245-CW分析天平;YT-CJ-1N型超凈工作臺;XW80A漩渦混合器;FE20實驗室pH計等。
1.2 方法
1.2.1 種子培養基的優化
以南瓜漿作為乳酸菌的基礎培養基,選取葡萄糖補充碳源,加入豆漿補充氮源,添加碳酸鈣起緩沖作用,因為碳酸鈣可以中和乳酸菌產生的乳酸,避免培養基pH過低,更好地促進乳酸菌的生長。乳酸菌L.p、L.c、L.r以1∶1∶1(體積比)的接種量接種于培養基中,接種量為3%,在36℃下發酵12h。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進行試驗,對乳酸菌群的種子培養基進行優化。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1。
1.2.2 發酵工藝參數的優化
為確定南瓜汁發酵的最佳條件,選擇發酵菌種配比,接種量,發酵溫度,發酵時間 4 個因素分別進行單因素試驗,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選擇菌種配比,發酵溫度,接種量設計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試驗,最終確定發酵最佳工藝。
1.2.2.1 發酵時間的選擇
在待發酵南瓜汁中,按菌種配比(SY∶乳酸菌群 =1∶2,體積比)接入 3 %的種子培養液,37 ℃靜置發酵24 h,每 2 h 測定發酵過程 pH 的變化。
1.2.2.2 菌種配比的選擇
發酵溫度 37 ℃,接種量為 3 %,發酵時間為 12 h的條件下,采用不同菌種配比(SY∶ 乳酸菌群 =1∶1、1 ∶2、1 ∶ 3、1 ∶ 4、1 ∶ 5,體積比)對南瓜汁進行發酵,根據pH、活菌數及感官得分確定最佳菌種配比。
1.2.2.3 接種量的選擇
發酵溫度 37 ℃,菌種配比(SY ∶ 乳酸菌群 =1 ∶ 2,體積比),發酵時間為 12 h 的條件下,采用不同接種量(1 %、2 %、3 %、4 %、5 %) 對南瓜汁進行發酵, 根據pH、活菌數及感官得分確定最佳接種量。
1.2.2.4 發酵溫度的選擇
在接種量為 3 %,菌種配比(SY ∶ 乳酸菌群 =1 ∶ 2,體積比),發酵時間 12 h 的條件下,采用不同發酵溫度(30、33、36、39、42 ℃)對南瓜汁進行發酵,根據 pH、活菌數及感官得分確定最佳發酵溫度。
1.2.2.5 感官評價
采用評分檢驗法對發酵南瓜汁進行感官評價。 分析評定的指標有色澤、香氣、滋味和組織狀態,各指標評分標準見表 2。
綜合得分為 4 個指標評分之和, 即綜合得分=色澤得分+香氣得分+滋味得分+組織狀態得分。
1.2.2.6 發酵工藝條件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結果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得到南瓜汁發酵的最佳工藝條件, 對影響南瓜汁發酵的 3 個主要因素:菌種配比(1 ∶ 2、1 ∶ 3、1 ∶ 4,體積比),接種量(2 %、3 %、4 %),發酵溫度(34、36、38℃)進行優化組合,選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設計,測定發酵過程的 pH、活菌數及感官得分,確定最佳發酵工藝條件。試驗設計的各因素水平見表3。
2結果與討論
2.1 種子培養基的優化
由表 4 的極差 R 值可以看出 RD>RB>RA>RC, 即在正交試驗所設計的各因素水平中,豆漿、南瓜漿、葡萄糖、碳酸鈣的添加量對于種子液活菌數的影響依次增大,碳酸鈣對活菌數的影響最大,葡萄糖次之,兩種物質對于乳酸菌的生長作用明顯。從表 4 還可以看出,活菌數對數最高的是A3B2C1D3, 進一步繪制各因素水平趨勢,如圖 1 所示。
直觀分析得出的最佳組合為 A3B2C1D3, 與正交試驗結果一致, 因此種子液培養基的最佳組合為A3B2C1D3,即南瓜漿含量 40 %,葡萄糖 2 %,豆漿 5 %和碳酸鈣 0.4 %。
2.2 發酵工藝優化
2.2.1 發酵時間對發酵過程的影響
酸性飲料的 pH 一般為 3.8~4.2。由圖 2 可知,發酵時間對發酵過程pH 變化影響顯著。 在發酵初始階段(0 h~2 h),pH 下降較慢,在發酵 2 h~8 h 時,各菌株生長旺盛,產酸較快,發酵 10 h 時,pH 為 4.09,已達到酸性飲料的要求,為了使發酵風味更好,適當延長發酵時間至 12 h,此時 pH 為 3.94,發酵液感官評分較高,所以確定發酵時間為 12 h。
2.2.2 菌株配比對發酵過程的影響
從表 5 可以看出,在發酵溫度為 37 ℃,接種量為3 %,發酵 12 h 的條件下,不同菌種配比對 pH、乳酸菌活菌數及感官得分都具有顯著性差異,菌種配比為 1 ∶3(體積比)時,pH 為 3.89,感官得分為 8.5,lg(CFU/mL)為 9.13,此時感官得分較高,乳酸菌含量豐富,因此確定菌種配比為 1 ∶ 3(體積比)。
2.2.3 接種量對發酵過程的影響
由表 6 可以看出, 不同接種量對于發酵過程具有顯著性差異。 隨著接種量的增加,產酸增加,pH 下降,感官評定分值升高,乳酸菌數量增加,當接種量為 3 %,繼續增加接種量,pH 變化不顯著, 感官得分及活菌數量均有所下降。 因此,確定接種量為 3 %。
2.2.4 不同發酵溫度對發酵的影響
由表 7 可以看出, 發酵溫度對于產品風味和乳酸菌的含量有顯著影響。當溫度在30 ℃~39 ℃時,隨著溫度的升高,產酸增加,pH 下降,產品風味較好,但是當溫度大于 36 ℃時,活菌數有所下降。 因此,綜合考慮,確定發酵溫度為36℃。
2.2.5 發酵工藝優化結果
從表 8 正交試驗結果的極差分析可以看出, 各試驗組 pH 符合酸性發酵飲料的標準。 就感官得分的影響因素而言,菌種配比、發酵溫度、接種量對感官指標的影響依次減少。 就乳酸菌活菌數的影響因素而言,接種量、發酵溫度、菌種配比對活菌數的影響依次減少。 進一步繪制各因素水平與感官得分、活菌數對數值的效應曲線圖。
由效應曲線圖 3 可知,對于感官得分的影響,各因素的最優水平為A2B2C2,從效應曲線圖 4 可知,對活菌數的影響, 各因素的最優水平為A2B2C2,最優組合一致。與試驗中出現的兩個最優組合A2B1C2和A2B2C3相比較,是由于因素 B 和 C 有差異。 為了進一步確定結果,通過試驗測定 A2B2C2組的各項指標,得到 pH3.83,感官得分 8.9,lg(CFU/mL)為 9.20,優于試驗組 A2B1C2和 A2B2C3,因此,選擇A2B2C2 作為最佳發酵工藝條件,即發酵溫度 36 ℃, SY∶乳酸菌群=1∶3, 接種量 3 %,發酵時間為 12 h。
3結論
本文以南瓜汁為原料,通過多種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發酵, 開發了一款風味獨特的南瓜汁發酵飲料。 對發酵劑的種子培養基和發酵工藝進行了研究。確定乳酸菌種子培養基為以南瓜漿為基礎, 添加豆漿、葡萄糖以補充氮源及碳源、添加碳酸鈣調節培養基 pH。 通過正交試驗設計優化了種子培養基配方為:南瓜漿含量 40 %,葡萄糖 2 %,豆漿 5 %和碳酸鈣0.4%。在此條件下,乳酸菌對數值可以達到 9.37。對發酵過程中對釀酒酵母和乳酸菌群的菌種配比、 接種量、發酵溫度、發酵時間進行優化,確定了最佳發酵工藝:發酵溫度 36 ℃,釀酒酵母 SY∶乳酸菌群(體積比)=1∶3,接種量 3 %,發酵時間為 12 h。
- 上一篇:廣西馬山縣投資2億建萬頭生態養豬場 [2017-06-21]
- 下一篇:貴港市平南縣積極推進畜禽現代生態養殖工作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