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企業家當“豬倌”走出生態養殖路
來源:中新網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帶領群眾擺脫貧困、共同致富是我們共同的理念。”說起江南區江西鎮同良村岜皮坡生態養豬產業落戶經過,駐村第一書記彭敏和落戶企業南寧市新世豐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蔣榮成都非常自豪。
在共同致富這一理念的驅動下,南寧市新世豐農業科技公司生態生豬養殖基地落戶速度相當驚人,從開始洽談到看地再到正式落戶僅用了3個多月。今年3月,基地正式落戶,從那時候起,岜皮坡的貧困戶走上了脫貧的“快速道”。
雙方一拍即合謀發展
蔣榮成的養殖基地在岜皮坡一個小山包上,在山坡最上方向下看,錯落有致的豬舍布局整齊。“別小看這第一期工程,這里現在已經建成豬欄20棟,養殖能繁母豬700頭,預計實現年出欄肉豬15000頭,年內銷售額達3000萬,利稅500萬元。”說起養豬,這位在商海里奮戰多年的企業家頭頭是道。
蔣榮成告訴記者,他和幾個朋友合伙從飼料行業起家,慢慢有了資本。“飼料行業做了這么多年,市場趨于飽和,我們一起想轉型,發展全鏈條產業。”說干就干,蔣榮成和團隊一起開始在南寧周邊考察項目。
很快他們就引起了岜皮坡駐村第一書記彭敏的注意。“我們村條件其實不差,交通離市區車程不到一個小時,土地肥沃,村民一般都把種植的蔬菜銷往市區或者專門有人來收購。但是產業單一,效益一直上不去。”駐村伊始,彭敏就在選擇適合村里的產業。“扶貧不能光‘輸血’,還得‘造血’。”
為了爭取生態養豬項目等產業扶貧的落戶,彭敏組織了好幾場村委與蔣榮成等意向企業家的座談。“座談效果非常好,大家面對面交流,讓我們了解情況然后打消了不少顧慮。”蔣榮成笑著說,正是彭敏的工作態度和岜皮坡貧困戶的期盼讓他和團隊下定了決心,在這個小山村里實現企業全產業鏈發展的第一步。
貧困戶放開手腳搞養殖
看著南寧市新世豐農業科技公司生豬養殖基地的快速落成,貧困戶心里充滿了希望。“現在我在企業打工一個月就有差不多3000元的收入,要知道以前家里幾口人一起種蔬菜一年才一萬元,聽說以后第二期建成后還需要更多人。”村里的貧困戶李子堂欣慰地告訴記者。
像李子堂這樣直接來企業打工的村民是岜皮坡產業扶貧模式之一。為了讓貧困戶早日脫貧,彭敏和蔣榮成等反復研究,對傳統養殖扶貧模式進行了創新。“企業對貧困戶有多種幫扶模式,第一是聘用合適的勞動力來企業打工;第二是有養殖意向的,我們免費培訓,考察環境后賣優質豬苗給貧困戶養殖,同時提供跟蹤指導服務;第三是“公司+農戶”的方式,一方面給簽約合作農戶的豬是企業養活的幼年豬,另一方面保價收購確保貧困戶收益。”蔣榮成詳細解釋了模式情況。
在豬欄里,蔣榮成指著剛剛出生幾天還在母豬懷里喝奶的小豬說:“這批小豬會統一斷奶、統一飼養、統一防病防疫,等他們度過免疫力最低的時期,長得稍微再大點就可以出欄,送到合作農戶手里飼養。此舉相當于企業已經承擔了絕大部分養殖風險,確保了貧困戶的養殖風險率。畢竟養殖是技術活,一旦發病損失巨大。”這種多方考慮上了道道“保險鎖”的養殖模式,讓貧困戶放開手腳搞起生豬養殖。
延長產業鏈打造新亮點
當起“豬倌”的蔣榮成心里的藍圖還不止這些,他指著對面的山坡,“我們二期的土地已經落實,電機井房也都建好了,我在國外學到的新技術也可以上馬了”。
除養殖環節外,蔣榮成還對養殖產生廢物廢液等可能污染環境的因素做了微生物無害化處理,糞便是天然的優質農家肥,免費提供給村里100多戶蔬菜種植戶,豬尿液收集后送入沼氣池發酵,供給廠區生產生活用電,廢水也做了專門處理后再排放……按照規劃,養殖基地二期將在2017年年底投產,養殖能繁育母豬800頭;三期計劃在2019年年底完成,屆時將實現養殖能繁育母豬2200頭。
據了解,蔣榮成一直在努力學習和借鑒國際上生豬養殖新技術新理念,他打算對生態養豬產業鏈進行重新洗牌,延長產業鏈并將其打造成脫貧攻堅新亮點。“接下來還有很多路要走,這個過程,我和彭書記都希望能帶著貧困戶們一起走上小康路。”
- 上一篇:甘蔗葉梢氨化及飼喂肉牛技術 [2017-02-01]
- 下一篇:中國微生態制劑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分析 [2017-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