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旱養水禽利用運動場種植浮萍形成生態循環節糧型養殖技術
針對傳統水禽旱養模式中運動場功能單一、青飼料補充不足及糞污處理成本高等問題,本研究創新構建了“運動場浮萍生態循環系統”。通過在旱養水禽運動場分區種植浮萍,結合隔離采食設計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了水禽養殖的節糧增效與生態循環。
技術要點
欄舍模式優化
采用薄墊料生物發酵床養殖技術,通過微生物分解墊料中水禽糞便,降低氨氣排放,減少墊料更換頻率,為運動場生態改造提供基礎。
運動場功能分區設計
浮萍種植區:占運動場面積30%-50%,采用淺水(5-10cm)種植高淀粉紫萍、高蛋白株等速生浮萍新品種品種,底部鋪設防滲膜防止養分流失。
隔離采食區:設置網架或淺水圍欄,形成“種植保護區-采食-戲水-歇息”多功能區域,水禽可自由進出但無法踐踏浮萍核心種植區,保障浮萍持續繁殖。
糞污導流系統:水禽戲水區與采食浮萍區是同一區域,水域與浮萍種植區直接連通,將水禽糞污作為天然肥料導入,經浮萍吸收轉化后凈化水質,形成“糞污-浮萍-水禽”物質循環鏈。
浮萍高效生產技術
品種選擇:優先選用高淀粉、高蛋白株的浮萍品種,適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條件。
動態采收:通過調節隔離網孔徑控制水禽采食量,每日定量收割外圍浮萍,保持種植區覆蓋率≥70%,確保單位面積產量穩定在1kg/m2·d以上。
生態調控:夏季高溫期補充20%遮陽網,冬季采用淺水保溫措施,延長浮萍生長周期。
節糧效果與經濟效益
飼料替代:新品種浮萍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極高遠超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牧草等青綠飼料,每10m2種植區可滿足100只水禽的補充青綠飼料需求,降低精料用量約5%。
零成本糞污處理:浮萍對氮、磷吸收率分別達85%和70%,養殖區水體糞污自動處理成為浮萍的養份,幾乎不需要人為干預處理。
綜合效益:每只水禽節約飼料成本約5%,且水禽的肉蛋品質更高,加上浮萍本身就是藥草兼用的植物對水禽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實踐證明長期飼喂浮萍的水禽發病更少成活率更高,綜合降本增效明顯。
技術優勢
本技術突破水禽傳統旱養模式無法滿足戲水和青綠飼料補充的雙重問題,通過運動場立體化利用實現:
生態閉環:糞污零排放,水體還能夠自凈能力;
節糧增效:青飼料自給率提高,緩解“人畜爭糧”矛盾;
環境友好:養殖區域沒有臭味和黑臭水體,符合綠色養殖標準。
應用前景
該技術適用于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各種規模水禽養殖場,尤其適合水資源匱乏或環保要求嚴格的區域旱養水禽模式推廣。通過模塊化設計可快速推廣,助力畜牧業碳減排與可持續發展。
本技術廣西助農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對專利技術進行了申請,其生態循環養殖基地有成功養殖現場可以參觀,提供上門服務快速建立示范基地。聯系人:蔣榮健場長 13507889320、王綱杰副場長 19195968227、梁燕華接待辦主任13557045676
- 上一篇:牛誤食鐵絲、鐵釘等金屬異物,養牛高手告訴你如何處理 [2025-04-28]
- 下一篇:酶菌結合飼料發酵劑中加強型活力99生酵劑與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的區別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