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發酵床育雛鴨,顯著提高成活率和健康水平
育雛階段是鴨鵝養殖中非常關鍵的時期,關乎鴨鵝的生長發育和養殖效益。傳統育雛方式常面臨諸多難題,而薄墊料發酵床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實現育雛過程無臭味,提高鴨鵝成活率與均勻度。
傳統育雛困境重重
傳統鴨鵝育雛時,為保證雛苗溫暖,育雛舍常密封不通風。起初,雛鴨鵝體型小、采食量少,看似一切正常。但一周左右,問題接踵而至。雛鴨鵝排泄物增多,在封閉環境中無法及時排出,迅速分解產生大量氨氣等有害氣體。氨氣具有強烈刺激性,會刺激雛鴨鵝的呼吸道黏膜,使它們易患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氣喘等,嚴重影響健康。
同時,通風與保溫難以平衡。通風換氣能降低氨氣濃度,可在寒冷季節,通風會讓舍內溫度驟降,雛鴨鵝易受冷應激,引發感冒等疾病,抵抗力下降后,還可能感染其他病菌,導致成活率降低。而且,氨氣等異味會污染周邊環境,引發鄰里矛盾,不利于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薄墊料發酵床技術優勢盡顯
薄墊料發酵床技術在鴨鵝育雛中優勢顯著。首先,除臭效果卓越。發酵床中的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桿菌、乳酸菌等,能迅速分解鴨鵝糞便。鴨鵝排便后,微生物立即將其包裹、發酵,將其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害物質,避免氨氣、硫化氫等臭味氣體產生,讓育雛舍始終保持清新空氣。
其次,保溫性能良好。發酵床一般由15 - 20公分厚的木屑、谷殼、刨花等墊料構成,這些墊料含水量在30% - 40% ,本身就有一定的保暖作用。鴨鵝臥在上面,能有效抵御寒冷。并且,微生物發酵分解糞便時會產生熱量,進一步提升舍內溫度,減少對額外保溫設備的依賴,節省能源成本。
再者,能提高鴨鵝成活率與均勻度。良好的空氣環境和穩定的溫度,減少了疾病發生。雛鴨鵝在舒適的環境中生長,采食和消化吸收正常,生長發育更加均衡,均勻度更好。研究表明,采用薄墊料發酵床育雛,鴨鵝成活率比傳統方式高出10% - 15% 。
薄墊料發酵床制作與管理要點
制作薄墊料發酵床并不復雜。先根據育雛舍面積準備墊料(一般為木屑、刨花等),先鋪設15 - 20公分厚的發酵床墊料,以每20平方米為單位計算。接著準備“加強型發酵床復合菌”,每20平方米使用一包。使用前激活菌種,將每包菌種與500 克紅糖加入 20公斤40度左右的清水中,密封發酵24 后使用。
將激活后的菌種均勻的噴灑到鋪設好的墊料上。若接入菌種后含水量太低有揚塵,需要適當噴水,直至無揚塵為止,含水量為30-40%左右為宜,接入菌種后就可放入雛鴨鵝。舍內仍需配備保溫爐等基本保溫設施,借助墊料和保溫設備,打造溫暖舒適的育雛環境。
日常管理也很重要。定期翻動墊料,讓微生物與鴨鵝糞便充分接觸,促進發酵。觀察墊料濕度,太干時適量噴水,太濕則及時調整通風或添加干墊料。隨著育雛進程推進,微生物會消耗部分墊料,可適時補充新墊料,維持發酵床正常功能。
鴨鵝育雛采用薄墊料發酵床技術,從根源解決了傳統育雛的臭味、保溫和疾病問題。養殖戶只要掌握好制作和管理要點,就能充分發揮該技術優勢,提高養殖效益,推動鴨鵝養殖產業健康發展。
- 上一篇:【視頻】公司+農戶養豬模式飼喂多功能養豬增利寶,能夠有效降低料肉比,加快生長速度,提前出欄,輕松盈利 [2025-03-28]
- 下一篇:豬場是不是爆發藍耳病了?快對照下是否有這5個先兆 [2025-03-28]